投入当下,理解复杂——写在开年的 2022 年终总结
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有一个“逆向工作法”,让员工跳出现有技术和能力,转而设想未来的需求,再倒推现在该做什么。贝索斯曾要求 Echo 团队首先撰写产品发布时的新闻稿,其中包含大量科幻的细节,让团队发挥想象,以脱离“现在引力”的束缚,然后才开始研发产品。
也许,年终总结不该年底才写?
2022 年即将在钟声响起时成为过去。
翻到日历的最后一页,我又看到了四个大字:「理解复杂」。这是年初我给自己定下的主题词。
复杂有两层含义。一是包罗万象、瞬息万变的现实,我们那有限的理性倾向于简化、理想化现实,只看到自己投射的部分。另外一层是「复杂性 」科学(Complexity Science),它致力于研究大量简单个体组成的非线性但有规律的系统。
这一年,从理解复杂,敬畏复杂,然后意识到没有复杂——一切都只是现实。复杂表象之下,时时会涌现出有限度的反复。理解不是为了控制,理解只为了更好地参与:我们并不能改变潮水的方向,我们就是潮水。
Ride with it, right here, right now。
与自己
过去很多年,独处对我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。但今年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:一个人的时候,头脑变得比较安静。比如在步行上班、晚上跑步时,试着不去抓住漫天飞舞的想法,而是腾出一些空间给身体和感受,只是去感受。
开始练习以身体感觉为线索,去体察环境中的人事物正在发生什么变化,这些变化如何影响着自己。当别人跟我说了一句话,有时候我可以不即时反应,不去自动转化为要求和行动,可能只是简单地重复一次,试着用对方的语气而不是自己的回应,just repeat it。
尝试的次数多了,世界似乎慢了下来。没有那么多要着急回应的事情,也不是事事都得尽快做完。更重要的是,心里有一个微弱的声音逐渐被听到——那大概是我自己的声音,过去它总是被忽略,甚至被另一个严苛的声音压制住不敢发声。它微弱,但很重要,每次听见它,都能感到更平静,更有力量。
当生活中着急的事情变少,另一个期待已久的特质也慢慢浮现:对自己体贴。
体贴意味着有更多的能量关注自己的身体。唇干舌燥就去喝水;四肢僵硬就安排一段时间来活动;身体有了明显变化,就留意它发出的信号。体贴更意味着意外出现时,不再一味苛责自己,而是明白当时的情境其实比预想要复杂,事后诸葛亮来算帐,又算什么好汉呢。体贴也并不是事事都提前安排好,更重要是把自己当作脆弱/有限/迷糊的正常人,随当下的需要而给予。
一个人慢下来,就容易体会到那些好像「不重要」的事情的价值。比如好好做一顿饭,认真挑选和处理食物,身心因投入而放松,吃饭时的满足感,岂是囫囵果腹能比的呢?
一个人慢下来,也容易拨云见日,看到那些更重要的事情。而真正重要的事情,大都不会火急火燎,让人情绪如过山车般起伏。
比如说今年的投资吧。投资之所以复杂,是牵连纠缠的力量太多,加上瞬息万变,越短期越不可测。我们不可能降低金融系统的复杂度,但是可以建立自己的投资系统,在能力边界之内化繁为简。盘点清楚大类资产的配置,设定合理的收益预期,该长期投资的不死抠很小的浮动,注意到系统性风险后减少盲目操作,重要的不过就是这些。于是在年初,我简化了投资组合,出掉一些细碎、容易频繁操作、占比过高的投资。虽然年中遇到了大变,波动的边界已经限定在资产组合中,心态就比较平稳。
与他人
今年最大的进步,大概就是花在与「重要他人」相处的时间更多了。
罗翔老师说,人真正能影响的,不过是身边的几个人,是你所爱的人,是你愿意花时间的人。生活中能影响自己的,其实就是那几个重要他人。
今年在亲密关系中,体验了更多的丰(fu)富(za)性。亲密不只是共鸣,更多的碰撞、误解、澄清、袒露,甚至只是不知所措的相处,也会增进亲密。两个人能一起抵达人性更幽深之处而不被冲昏走散,需要很多的经营和建设。过去我不太理解里程节点的意义,现在想来,节点和仪式并不是最重要的,但是两个人需要去具像化自己心目中的未来图景,从个人畅想变成两人一起描摹,从模糊、违和到清晰、融合。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叙事主题契合,差异得以在合适的土壤中生长、共存。
今年面对了一个不小的冲击,这个过程不仅是「理解」复杂,更是「体验」复杂。面对不确定的恐惧,患得患失的纠结,趋利避害的天性,预期被现实打破时的恼羞成怒,不愿丢弃的幻想……头脑的理解也许只是假象,身体的反应和记忆会反复提醒我们,「理解」并没有那么简单,「体验」并没有那么复杂。
因为各方面的需要,今年还联系了好些久不往来的朋友。这种突破让我体会到,如果没有了麻烦和需要,也就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关系也许跟知识还挺像:越用越多,越分享越有。社恐的避人倾向,确实需要一次又一次与想象不同的经验来治愈。
家人的健康、自己的变化、朋友的遭遇,都让我更加感慨人生苦短。
执着是本性,放手是悟性,我们依然需要很多运气,还有很多勇气。
与世界
身处复杂的世界,真的能够「理解」吗?
也许并不能。
但做一些改变也未尝不可:
- 承认现实与之前的想象不一样,想象不一定更好,现实不一定更坏
- 不要着急下判断,如果要下,也尝试至少代入两个角色去判断
- 有时候不需要「理解」,能变通能更好地与复杂共处就行
- 我们以为的区别真的存在?理解复杂是为了掌控吗?体验当下是不是更有趣?
面对工作中的复杂,对变化有更多的心理准备,也有意识多去具象目标、积累工具。
面对生活的困惑,找一些探讨现代性困惑的书来读,再找一些远离这些困惑的经典来对照。
面对盘根错节的兴趣,开始选取具体鲜活的问题,在复杂理论中着重寻找理解城市系统的视角和工具。更重要的尝试,是经由分析数据去「理解」复杂,是可视化城市的局部变化来「体验」复杂。
有意思的问题来了,明年或许可以继续探究:设计如何应对「复杂」?
经验复杂最好的方式,可能就是投入其中,记录但不企图解释它。今年的这些项目和文字,都是我与复杂性学习共处的记录。
又是时光荏苒的一年。不过与以往不同,此刻并没有太多的感怀和留恋,因为过去不重要,未来也不重要,每一个此刻,我都已经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