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UX04-为什么意图难以捉摸?

00AIUX

意图在认知过程中的角色

意图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和目的,通过复杂的心理和认知过程产生。

从感知到行动可能经历的一系列过程:

  1. 感知(Perception): 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。
  2. 注意(Attention): 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。
  3. 解释(Interpretation): 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认知处理和理解。
  4. 记忆(Memory): 将信息存储并在需要时提取。
  5. 思考(Thinking): 对信息进行分析、推理和判断。
  6. 决策(Decision-making): 基于思考结果做出选择。
  7. 动机形成(Motivation formation): 产生行动的内在驱动力,包括设定目标、形成意图等。
  8. 计划(Planning): 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和步骤。
  9. 执行(Execution): 实施行动计划。
  10. 监控和调整(Monitoring and adjustment): 在行动过程中持续评估进展并做出必要的调整。

意图代表了个体实现目标的心理承诺,为后续的行动计划提供方向和动力。意图定义了「要做什么」,而计划则详细规定「如何做」。其他环节也会持续影响意图,例如记忆提供相关经验和知识,情感影响意图的强度和持续性,注意系统帮助保持对意图相关信息的关注。

意图在人类认知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,它不仅影响我们的感知、决策和行为,还参与塑造自我认知和社会互动。

内隐和外显

在认知科学中有一对概念:外显的(explicit)和内隐的(implicit/tacit)。

外显受意识控制的,可外化的, 容易用语言表达
内隐自动的、无意识的,不可见或难以感知,难以用语言表达

从欲望到意图再到行动,越来越外显和明确,而意图可以看作靠近意识海平面的一层,时隐时现,变幻莫测。

iceberg

意图又可以分为外显意图和内隐意图。

外显意图一般通过语言直接表达,比如具体的指令。在对话中识别意图已经很成熟。
内隐意图没有直接表达,但通过环境和上下文可以推断的目的。例如,“我需要带伞吗?”隐含的意图是“查询天气”。

对人类来说,对话是一种交流思想的方式,而不仅仅是表达感觉或提供信息。例如,当一个人说“我很饿”,不仅表达了身体上的感觉,也表达了希望有人能帮他找到食物的愿望。当人们用语言进行沟通时,经常依赖隐含的意义。要实现与人流畅对话,机器必须能够理解这些潜在的含义。

这些原因会让意图变得模糊:

  • **语言的复杂和模糊:**词汇含义多样例如”苹果”,表达方式也多样,并且可能充满歧义
  • 上下文:意图的理解常常需要考虑语境,而不仅仅是单个句子
  • 意图的多样性和层次:用户可能同时表达多个意图,意图还可能有主次之分,此消彼长
  • 个体感知认知和群体文化影响:人类的感知选择性和认知结构会影响意图的表达和理解,不同背景的用户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意图倾向
  • 意图会随时间而变化,甚至频繁变化

意图就是这样一个既重要又困难的领域,可能是捷径,也可能是歧途。在技术跃迁的时候,值得作为一个探索的起点。

© 00RSS